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荔枝古道有望重现真身 申遗任重而道远
2015-03-16 09:43:38 来自:四川日报 编辑:吴晓铃 覃贻花
 

沧桑古道

大山深处的清代石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让险峻的出川蜀道——荔枝道,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千百年后,这条几乎已被历史湮灭的古道,又重回人们视线:2014年6月,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四川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范围。而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蜀道仅有金牛道广元段。
 
  2015年3月7日至11日,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的近20名考古及历史学家,一起踏上荔枝道的考古之路。专家们将评估万源、宣汉境内现存古道等遗存的价值,并为后期蜀道申遗提出专业意见。因诗而闻名的荔枝古道,有望在未来显现出更清晰、更完整的身姿。
 
  多段古道散落大巴山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让荔枝道不再可能以完整的形态出现。但大巴山深处散落的古道、古桥、栈道孔等遗存,诉说着古道昔日的辉煌。
 
  3月9日,万源市石塘乡通天观。专家一行手脚并用在山梁上爬行十几分钟,一条被荒草掩盖的青石板路出现在眼前。“这显然是一条古道。”从事中国交通考古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说。在险处不足1米的古道上,他带头健步如飞,急欲寻找佐证。
 
  惊喜很快出现。行至通天观峰顶,一个高约1.8米巨大“魁”字龙飞凤舞地刻在一块巨石上。在“魁”字下方不远处,一处摩崖石刻,记载了修路之事,题记显示为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所刻。王子今说,“这至少说明此路在明朝就有了。”
 
  这样的古路,在万源和宣汉两地有好几段。
 
  万源的化米梁仁斋公古道上,古代官方驿道的身影隐约可辨——年代久远的石板路已凹凸不平,但有的石板上仍能辨出圆形柱洞和浅浅的条形石槽。当地百姓说,石槽是古代喂马的饮马槽。石槽不远处还有7个柱洞,据说只有1个是用来拴马,其余6个便是搭建简易驿店插支架用的。
 
  在鸡公寨的一条古道上,还保存着用大条石砌成的“拦马墙”。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条石就相当于现在高速公路旁的路桩,目的就是避免快速行进的驿马一不小心冲下悬崖。而蜀道之难,在这些古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古道大多狭窄、陡峭。宣汉县聂家岩的一段古道,部分路段已经倾斜到五六十度。
 
  在大巴山深处,不时可见修于清朝乾隆、光绪年间的石拱桥。当地人说,这些拱桥都是为连接古大路而修建的。为感念出资人的功德,如今不少拱桥边、古道旁,都有保存完好的功德碑。

古道旁的魁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宣汉浪洋寺摩崖石刻前的石狮
    唐宋遗存暗合荔枝道走向
 
  相传,荔枝道是唐玄宗为给贵妃运送荔枝,专门从当时的涪州(今涪陵)翻越大巴山、秦岭至长安修的一条道路。然而在尚未有考古发现为证的情况下,这些古道就是当年给杨贵妃送过鲜果的荔枝道吗?
 
  专家们认为,万源、宣汉境内现存的好几处唐宋时期的碑刻题记以及摩崖石刻,极可能就是当年荔枝道沿线的文化遗存。如果能再寻找到足够点位,就能勾勒出荔枝道的清晰走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华瑞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荔枝道究竟源自哪里?一直有福建、涪陵、岭南等不同的说法。但从他的研究来看,“至少在宋代,大家一致认为荔枝道的路线就是从今涪陵跨大巴山至长安。”
 
  那这条古道在大巴山深处,究竟通过哪些地方呢?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声波教授认为,结合此次考察中发现的唐宋时期碑记题记以及石刻,荔枝道从万源市现存古道的西线通过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这些遗存恰好可以连成一条线,且遗存密集、年代久远。
 
  顺着这条线路,大山深处还悄悄保留着荔枝道绵延生命力的证据。
 
  在万源石窝乡苏家岩,一片刻于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阴刻楷书,成为国内惟一发现最早记述种茶的摩崖石刻。拨开杂乱荆棘,钻进茂盛的竹林,一幅刻在巨石上的《紫云坪植茗灵园记》出现在眼前。专家们识读后发现,这篇石刻,记述的竟然是宋代王氏兄弟,得福建建溪的绿茗,后到万源种植。12年以后,发现移植过来的茶叶仍然根繁叶茂,于是“刻石以为记”。这片石刻,成为此地古道曾经作为出川通道的重要物证。
 
  而在庙垭乡的嘉佑寺,仅存的一处正殿也让专家们如获至宝。从碑文可知这座寺庙始建于宋代、明代又重新修缮过。在当时,庙宇一般都修建于交通要道旁,因此它也成为荔枝道可能从此通过的有力证据。
 
  5天考察,马不停蹄。古道、古桥、古建、古墓葬之外,专家们还发现“三官场”、“库楼湾”、“铁炉坝”等古地名沿用至今。在三官场外的一处村落,年长的村民说,当地曾有童谣相传,“上了鸡公寨,梨子在不在?进了竹筒沟,梨子谨防丢;过了化米梁,梨子才稳当。”而“梨子”,极可能就是百姓对“荔枝”的误读。这些鲜活的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杜晓帆看来,“能够丰富蜀道申遗内涵!”
 
  申遗任重而道远
 
  蜀道的历史文化意义,专家们认为绝不输于某些已成为世遗的项目。但就荔枝道而言,要为申遗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蜀道申遗是否有价值?有希望?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认为,蜀道作为曾经见证人类史大规模文化交流的大型交通网,是典型的文化线路,申遗极有价值。
 
  但就荔枝道而言,要为申遗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杜晓枫认为,此次考古调查发现的一些栈道孔、古桥柱等遗存,对厘清荔枝道的走向很有价值。尽管荔枝道并不固定存在于一个历史断面,但世界遗产其中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此次考察的古道要以荔枝道之名纳入蜀道申遗,那尚需联合沿线陕西、重庆等地,摸清荔枝道更详细的脉络走向。而从申遗的角度来看,关于现存古道的年代判断、保护等工作,都还要继续开展。
 
  而在日本阪南大学从事中国交通史研究的教授陈力看来,不管现存古道是否与给杨贵妃送荔枝的道路重合,“至少现有的题记、碑记以及老百姓的口述可以证明,这片古道在明清尤其是清代,是沟通蜀中与关中地区的重要道路。”最让陈力欣喜的是,在古道周边,部分民居、驿店和客栈还保存较好,尤其三官场古村落的一个民宅里,居然同时有清代匾额、红军时期的标语等遗存。在他看来,“一间小小的民宅保存了时间跨度这么长的文化元素,完全值得花大力气保护。不能因为暂时没发现它们和贵妃有关就忽略掉。”
 
  专家们还认为,此次发现的好几处文物点,价值足以申报省级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子今说,虽然荔枝道在蜀道出川通道上,一直没有金牛道这条主干线重要,但因为有杨贵妃的故事和历史文学的渲染,因此公众关注度比较大。专家们建议相关考古工作可以相继展开,以寻找更多与唐宋时期荔枝古道的相关证据。只有这样,蜀道在冲击世遗时,才能以更真实、更完整、更丰满的形象出现。
 
  为何要启动荔枝道调查?
 
  蜀道,狭义而言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学术上通常把蜀道分为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
 
  2014年6月,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四川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范围。然而和丝绸之路、大运河等文化线路相比,蜀道申报的基础还相对薄弱。2009年,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在推动蜀道申遗时,认为蜀道“连最根本的家底还没摸清”。2012年,蜀道仅金牛道广元段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最近两三年,省内又相继展开米仓道、荔枝道的考古调查,就是要做好蜀道的文物资源调查和价值认定。调查的对象,不仅包括在交通、军事、商贸、文化、宗教等方面与蜀道密切关联的古关隘、古渡口、古城寨、古寺庙、古邮驿、行道古树等,还包括沿线城镇结构、山水格局以及民俗文化等。
 
  原标题:抚去尘埃 荔枝古道有望重现真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