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峨边: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2015-04-02 12:11:12 来自:未知 编辑:admin
峨边: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卢光军 四川报道记者 李飞
 
      “没参加合作社前,每到羊角菜收获季节,我们家就跟打仗似的,菜熟后我就要赶紧赶着拉到城里去卖,来不及卖的大都烂在地里了。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我就不愁销路了。合作社与我们订的羊角菜最低收购价每斤0.26元,去年种的20多亩羊角菜卖了个好价钱,硬是巴适!”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赚钱,谈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袁加莲颇有感触。这是该县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据悉,在人口不足15万人、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峨边彝族自治县,目前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达5000余户,1.5万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走上致富之路。
 
政府引领,走出农村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峨边彝族自治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该县抓住机遇,以“积极发展、逐步规范、重点扶持、提升素质”为总体要求,坚持“背靠龙头企业、背靠优势产业、背靠优势产品”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围绕全县12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53个,其中仅县供销社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24个,注册资金达5689.2万元,成员总数达1423户。在各类专合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80个、占52.2%,从事养殖业的 65个、占42.3 %,从事林产业的7个、占4.5 %;种植业中从事粮食生产的5个,马铃薯生产的5个,茶叶生产的4个,蔬菜种植的39个,中药材生产的5个,水果生产的2个,花卉生产的1个,其他19个。目前被评为国家、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别为2个、3个、9个。
      在发展模式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专业大户牵头型,即由种植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积极吸纳农户参加,以从事农产品产销为主,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比如丽华专业合作组织;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比如五旺、玉芝茶叶、三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基地带动型,以某类农产品为主,成立专业合作社,连结分散农户,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形式,比如曙光专业合作组织。
 
规模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达5000余户,带动1.5万余人,主要在土地流转、劳务、产业、农副产品销售四个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根据对近3年来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备案合同的调查情况来看,如玛卡基地的署光、猕猴桃基地金果王、玉芝茶叶等,每亩地每年流转价格在300到400元之间,农民流转土地收益明显,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每年付出劳务费6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三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每年收购凡山村及附近几个村的玉米桔杆价格(包含运费)达到每吨120元,残、烂蔬菜每公斤0.2元,用作牛的饲料,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覆盖面更广,农民经济增收的效果进一步突显。
     峨边五旺公司,1998年公司通过企业转制重组应运而生。转制后,该公司立足实际,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推行“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先后建成标准化基地10000亩,辐射群众2500农户10000余人。公司先后注册成立“天然竹笋采集合作社”、“马帮运输专业合作社”、“五旺蔬菜专合组织”等专合组织,实现年劳务费用300余万元,人均增收达2600元。同时,组建销售公司,先后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成都、重庆、大同、西安等城市建立了牢固的销售网络,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产品出口香港、美国、越南、巴拿马等地。
 
产业化经营,助推特色农业发展
       全县100亩以上经营规模的专业合作组织达 13家,围绕脱毒马铃薯、茶叶、中药材、一般养殖和特种养殖等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全县特色种养业不断提质增效。2014年,全县巩固建设马铃薯基地7.5万亩、高山蔬菜基地3.5万亩、茶叶基地6700亩,发展玛咖550亩、重楼500亩,辐射带动中药材种植4000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47.8%。引进川黑山猪800头,出栏野香猪3600头、跑山鸡10万只,养殖七彩山鸡3万只,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建成标准化规模场15个,全年实现畜牧总产值2.28亿元。
       如该县宜坪乡“峨边惠民脱毒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积极引进适合种植的优质马铃薯、高山蔬菜种子,使种植品种从原来的只有两三个,扩大到十多个。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种植模式,采取“薯、玉、蔬、蔬”轮作种植方式,把过去只有一季的单一种植变成了四季种植,实现亩产“吨粮万元田”的收入。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运作。“土地流转”,就是把农民无力经营或不愿意经营的土地流转过来,通过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解决了“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种”的人地矛盾,有效地制止了土地抛荒,实现了转移劳动力的增收双赢。合作社每年按合同规定付给农民土地流转金600元,还长期雇用50、60个人员做小工,增加收入,使一大批从事农业的剩余劳动力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通过就地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来获取收入。为整合规模化的核心蔬菜种植示范片区,合作社对该片土地的农户采取直接用“土地入股”的形式。每亩土地折价10000元,合作社采取保价收购和定单收购的形式销售,入股社员享受年底分红。对土地入股的农户,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销售”,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宗旨,按照规章制度、章程,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经营、盈余返还、社员享受平等权利、全部财产归社员所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品牌效益,追求最大经济价值。
 
品牌化打造,提高市场竞争力
      合作组织的成员和带动农户逐步实行统一的农资供应,统一的质量标准,统防统治,品牌创建。目前,全县具有注册商标的专业合作组织8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个,获得地理标志2个,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外包装农产品8个。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外地销售商签订销售订单,按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750亩,销售收入210万元,收益42万元,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增加,品牌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规范化提升,增强农业服务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农业投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销售,排除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产供销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指导完善合作社组织构架、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标准种养、产销对接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专业合作社就是好,收完东西后还为我们分红,有合作社带领,增收有搞头!”如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峨边彝族自治县更多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