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专访四川广宏大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
2017-07-31 13:50:18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简单
   “改革”是个充满历史感的词语。
 
      从197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水流湍急,惊涛拍岸的时代——数十年高达两位数的高增长率;从1.8%到12%的全球GDP占比;从阡陌纵横的村镇小城到高楼鳞次的摩登城市——在三十多年的历史风云中,“改革”毋庸置疑成为了最激荡人心的话题。
 
      历史也不负众望地显示,在“改革”和“开放”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热情,令人惊奇地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市场化转型,使得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从贫穷萧条转变成为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之一。
 
      时光流转,光阴荏苒。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成都--也从原来只有三百万人的城市发展成了现在将近1600万人,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伴随这座城市成长起来的人,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期人物访谈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人,从他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是如何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

四川省广宏大鞋材公司 董事长 赵宏
 
     说起宏大,成都鞋圈内很少有不知道的,历经20年发展,宏大出产的鞋楦已经遍及成都大中小鞋厂。近日,有幸登门宏大拜访赵总,听他讲述那段激情澎湃的创业历程…… 
 
       1978年12月,中国正式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改革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沿海地区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世界也见识到另人瞠目结舌的“深圳速度”。
 
     作为内地西南重镇的成都,改革开放也慢慢的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80年代的成都制鞋业,只有几大国有皮鞋厂在进行生产制造,产能一直都比较低下,随着改革的深入,第一批民营鞋业从业者也相继离开了这几大国有皮鞋厂,成为了成都鞋业的主力军。
 
      就在深圳特区成立的1980年,赵宏进入成都皮鞋厂成为一名鞋楦工人,工资二十多元,那时鞋厂使用的鞋楦还是木制的,很多鞋楦都是用斧子一斧一斧砍出来的,80年代的成都鞋业生产比较原始,赵总告诉我:“那时,鞋业甚至没有专门的胶水新型材料,如橡塑底,TPR等鞋底。”
 
 
      1992年,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以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快车道,“解放生产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等一系列改革经典语录,奠定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的思想基础。人们猛然发现,计划经济那一套,已经彻底不行了。
 
      成都鞋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国营计划经济后,慢慢也开始向“私有制"转变,90年代的私营鞋厂,基本上都是原来几大国营鞋厂的老员工,赵总说:“那一批的鞋厂老板,只要能生产出鞋,无论样式、材质、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了。”
 
      宏大创立于1998年,在此之前,赵宏已经在朋友的鞋厂里做了很多年的销售,他说:“当时骑摩托车,大街小巷的跑订单,这段经历,真正让我看清了这个行业,作为一个懂技术又懂销售的鞋业人,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优势的。”
 
“刚开始开厂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原始积累这个时期,我们从事的是传统行业,讲究的就是要静下心来,沉的住气,这是鞋业人士都需要注意的地方。”回忆宏大初创的时候,赵宏说。
 
      刚成立宏大的时候,各个地方都需要花钱,但赵宏却依然“任性”的花了一百多万购买了宏大自己的生产厂房,很多人不理解,那时租厂房一个月也就才几千元钱,人们问他为什么,赵宏笑笑解释说:“实体一定要把资产做大,而不是把资金做大,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快,资金再大能赶得上资产的发展速度吗?
 
      事实证明了赵宏的眼光,现在宏大的老厂房租金已达几十万。赵宏深有感触的说:“除了我们鞋楦的品质之外,国家经济整体的发展确实也让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进入2000年,宏大迎来了大发展,成都的鞋厂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宏大的鞋楦在成都鞋圈也越来越有名气,除了本身质量好以外,创新也一直是赵宏最看重的地方。
 
      2000年,成都鞋业首次组织出国考察,目的地意大利,赵宏就是其中出访成员之一。这次考察让他看到了国内鞋业与国外鞋业的巨大差距,意大利的全自动化制鞋、工业流水线生产深深的震撼了赵宏。
 
      2003年,宏大开始引进现代化的数控设备,成为改变传统生产工艺的开拓者。
 
      随后,中国经济进入“黄金时间”,赵宏凭借着80年代积累的鞋楦制作手艺和销售能力,90年代积累的厂房优势和质量优势,2000年以后积累的创新优势,通过前面这20年的沉淀和积累,厚积薄发,让宏大在成都鞋业路上一路狂奔。
 
      2015年,宏大搬入位于彭镇的新厂房,占地8000余平米,由西南建筑设计院设计完成,花费1000余万,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员工宿舍、食堂一应俱全。宏大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中国式发展”。
 
      采访的最后,我问赵总对宏大的成功有什么想法时,赵总想了想说:“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要经历林林种种的磨难才有成功的可能。举个例子吧,我一直都喜欢玩吉他,但是在你能弹奏出美妙琴声之前,你的手指一定要尽快适应琴弦,细皮嫩肉的手指要被磨出一层老茧,这个磨的过程是最痛苦的,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很多人练得血肉模糊就选择了放弃,但是只要经历过这个阶段,手指适应了琴弦以后,你就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那时,美妙的琴声自然而然的出现,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任何人或事,想要成功,都要经历那种练到血肉模糊的过程。
 
      不光是赵宏的宏大或成都鞋业,就连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也一样经历了各种痛彻心扉的磨难。
 
      破茧成蝶或许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