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秦巴山区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点思考
2017-09-06 22:44:29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简单
      在川东北高速公路上跑,想到了秦巴建省。秦巴建省,传说已久,虽属热门话题,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毕竟疑虑重重。此事问谁去?怕是谁也无从回答。如此话题,颇具神秘性,也就越传越兴奋,越传越有劲。

     我倒是从中读出了另一种认知, 引发了关于秦巴历史文化与当今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一些思考。
 
 “秦巴文化”,这是一个古远的历史文化命题
 
      秦岭巴山,九域中分。“脉起昆仑千仞雪,尾衔嵩岳万钧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喀喇昆仑发源,唯有秦巴大山延伸到了川东北——中国最中心的那个圆点一侧。堪称中国大地之母,暗合了子宫的倒山字形状,恰像子宫中间的那个延伸点,这意味着生命的孕育、发源。秦巴山脉,纵贯南北,横断东西,恰好就是倒山字形的中间一笔。其中心位置及其前后左右的守护神,孕育了她的上风上水,好风好水。

      冥冥中, 秦巴还有另一个暗合的意义,值得大书特书,但不为中国学界所关注和揭示,那就是大汉王朝是从秦巴孕育发源,大汉王朝正是从此地发祥,从此奠定了千年中华古国的格局和风貌。公元前206年,刘邦引兵10万破咸阳,经过鸿门宴一番对峙,刘邦被迫接受南郑王一职,领属汉中、巴、蜀3郡31县。后来的楚汉战争前后,秦巴成为刘邦的基地,大后方,起了极大作用。分析起来,项羽当年在对付刘邦的问题上,错误地认为将其放到秦巴大山中,无非是要将其困在山中,无能为力,变成个包谷猪而已。孰料,正是秦巴大山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充分的资源和条件,终至于关西一决,大获全胜,把你项家佬儿逼到了江心自刎的惨剧之下。回顾这段历史,可否说, 项羽其实是给予了秦巴山区一颗种子,成就了千年秦巴山区一个经济文化历史生长点。意味着刘邦从秦巴发力,后来辐射作用于川陕两省,于是空前地创造了一个秦巴南郑王时代。如果没有这段历史,我们秦巴山区,何来如今所看到的种种秦汉历史遗迹和精彩?何来诸如刘邦、樊哙等的历史典故和佳话? 这种生长点及其作用力,在现代井冈山时代川陕红军苏区时代,也都是一个证实和演绎。

      既然早在秦末刘项之争时期,刘邦作南郑王,就开始赋予秦巴地区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初步形成了秦巴历史文化的大致框架和基本方面的历史文化内容。试问,两千年来的秦巴地区,还有什么古老历史比南郑王的刘邦更为重大?更加宏富?更富传奇色彩?更具影响力?在全川、全国、全世界面前,秦岭巴山地区,最拿得出手的一道头菜、盖面菜,毫无疑问是秦巴文化。

      仅仅以川东北地区来看,通州的得名,就有刘邦最早从秦巴通达九州的雄姿英发;宣汉县的得名,意在宣扬汉威,而宣汉、开江等地的古老小地名如樊哙店, 左丞相舞阳侯所在的峨城等,无不是以刘邦麾下的重臣人物在当地活动而命名。而任河、汉水水系的得名,也都是源于纪念刘邦的千秋功业,至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诸如最早出于秦巴汉中的“天府”之说、米仓与米仓古道、秦巴人仓颉的造字、刘邦手下的西充籍纪信等开国元勋的功业、孙思邈深入秦巴采药验药、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革命,近年发现的巴山大峡谷、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天然气大发现与大开发等,无不是需要深入系统研究的秦巴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

      打开中国地图,长江中游的武汉北岸,汇入一条来自川陕鄂境内、秦巴山脉东南的千里河流——汉水。为什么把这条河命名为“汉水”呢?全国的大江大河众多,以大汉王朝的赫赫威名而论,当然应是选一条特具代表性的河流加以命名吧。是的。汉水,正是这样一条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何以见得?刘邦最早被项羽封为秦巴山中的南郑王,刘邦崛起于秦巴山中,而且是从秦巴山区十万大山中打出了一片江山。秦巴山脉成为千年大汉的发祥地。从周易风水堪舆的意义上来说,此汉水源远流长,长发其祥。她千里奔流,汇入长江,又滚滚东去,汇入大海。由此可见,汉水,对于汉代王朝,最具历史文化代表性,也就最具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将其命名,反映了汉代人的历史文化的非凡眼光,反映了古代所拥有的独特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的风水价值观念,也反映了博大精深的政治伦理的思路和思辨力、研判力,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精神动力。如今,汉水上游的一条支流丹江,更成为国家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的起点。不就更体现了汉水之源的那么一点意味吗。

      罗家坝先秦巴文化遗址, 普光镇进化村,中河后河交汇处,发掘面积140多万平米.保存也最完整,内涵最丰富, 与成都金沙遗址, 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遗址一并称作”继三星堆遗址后古巴蜀文化的3颗璀璨明珠.” 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千年来,秦巴千里山河土地的历史文化创造、积淀,有多少需要开发利用的呀。

      巴蜀文化,一定意义上是个并列性的联合词组,秦巴文化则不然,它是一个相生相融、相辅相成的特定概念。这意味着秦巴应是互联互通, 开放开发. 与巴蜀文化联系起来比较分析,不难看出,秦巴文化与巴蜀文化以及巴人文化,还有近代以来产生的红色文化,都具有特殊的地缘血统关系,可谓血肉相连,水乳相融,当然也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文化组成部分了。红色文化正得到极大传承弘扬发展。今年是红军长征入川八十年。长征在四川创下了六个之最,长征在四川的时间最长,会议最多,范围最广,战斗最惨,收获最多,有学者评价,四川是长征最精彩的篇章。禁不住以秦巴为题吟诗一首。
 
横断西东驰万里,地分南北走千寻。
推刀项羽堪羞泣,逼将刘邦最喜忱。
伟绩丰功留胜迹,青山绿水动歌吟。
杜鹃红叶英雄血,翠柏苍松壮士心。
 
 秦巴山地属性特征及其文化的积聚与辐射
 
      秦巴文化的覆盖地域,应是如今的川渝秦鄂三省一市所辖四川广元、绵阳、南充、广安、达州、巴中、重庆万州、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郧阳等地。

      秦巴文化的中心地域,如今无疑是在巴中和达州,就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文化优势而言,川渝秦鄂三省一市所辖9个城市如四川南充、广安、巴中、重庆万州、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郧阳,巴中和达州居于最中心。

      秦巴自然地理值得注意,秦巴山脉的雄奇性、北纬21度的神秘性、秦岭巴山的丰富自然资源的研究开发价值及其所具备的很高科学性、学术性,等等,无不是秦巴文化的精彩展示、厚重涵括。

      秦巴文化是山地文化,充满山地的种种属性特征。秦巴地区所包括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同时具有向暖温带过渡和独特立体性的特征,可谓南北气候兼备,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日照1300小时以上、气温13℃以上、无霜期220天以上、积温4500-8000℃,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土壤墒情及耕地、林地区域性特点显著,如北部地势起伏大,多喀斯特地形、坡地,地表土壤疏松,气候差异性明显,宜多种林、果、药材生长;中南部地势相对平坦,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磷钾含量高,土壤结构好、储水性强,宜发展水稻等耕作业。同时,该区为四川的东北大门,已有国道公路108、212、210线和宝成、襄渝铁路直贯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具有连接北方和中东部的桥头堡区位优势,邻省与甘东南、陕西南、渝东北相接。

      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造就了该区既产水稻、玉米、冬麦、红薯、油菜籽、蔬菜、蚕桑等一般粮经作物,更产香菇、竹荪、木耳、银耳、核桃、板栗、梨、桃、柑橘、猕猴桃、天麻、杜仲、银花、黄姜等特色农产品,尤其这些特色农产品,均可找到适宜区域集中种植。从农业资料看,蔬菜、茶叶、林果、中药材等栽培的品种达3000余种,野生菌、菜200余种,总贮藏量达1000万吨以上,地方珍稀品种有200余种,极有利于发展面向大市场的区域性特色规模农业。明代以来,秦巴地区间棉花、川盐、黄表纸, 大米等商品物流、背二哥长途挑运去来、“黄龙出,白龙进”,大大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这是一个历史奇迹,其商贸物流的规模, 持续时间的长久, 就单项商品而言, 至今都难望其项背。
 
 秦巴山区的神奇地位以及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可能
 
      千百年间,对川北人,川东北人来说,唐代韩愈的两句诗,应是刻骨铭心,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照应了李白《蜀道难》的伟大诗篇。李白《蜀道难》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时至今日,难道仅仅解读为道路崎岖,遥远、荒凉?也应解读出一个事实,围绕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 秦巴山区自古是天然屏障, 致使四川常常免受战火波及。但与此同时,从现代眼光和意识来加以解读,它也是四川放眼看世界的障碍。解读之二,中国军事有一个重大的战略优势,也是基本后盾,那就是:巨大。在这个巨大之中,就特别包括秦巴山脉,横断山脉,位于中国陆上版图的地理中心。军事地理上有“国土纵深”之说. 秦巴山区是国家纵深带,横贯东西,形成天然的西南屏障,这样一个战略纵深地的巨大堡垒,当然也是强大堡垒。试问,你可以攻破吗?
 
横贯西东,秦巴一脉;
纵深南北,蜀汉千秋。
 
      中华大国,拥有大西南地区以喜马拉雅秦巴山脉为屏障、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纵深地带。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秦巴山脉东南地带,是国家战略纵深的中心地带,达州,则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圆心。成都,重庆则是国家战略纵深的高端城市。从国家战略上来看,这是独特拥有的战略要地,战略优势,需要加以充分利用的一个地理战略资源。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提出一个科学的文化的范畴:战略纵深意识。并使之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个点,进而形成一个国家战略的新思路。要提出诸多战略研究课题,最终形成一个以“国家战略纵深意识”为引导的深入完善的科学体系。

      的确,秦巴山区在国家层面的地位,应是具有战略性的。抗战时期战时首都选在了重庆。一是因为它的中心位置;二是因为有着长江的便利交通运输,三则是还有秦巴山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天然屏障。而如今的现代化交通运输,致使秦巴一隅不再是交通闭塞,运输艰难之地。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在秦巴秘密修建战时公路,就是出于战略的考虑。秦巴山区一度是三线风云激荡,数十年间留下了珍贵的军工记忆。三线一说,既是一个地理概念,特指内陆中西部包括秦巴在内的地区,更是指国家军工战略重心向中西部的转移。秦巴山区作为老军工基地,至今焕发着它的特殊光彩。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入,秦巴山区必将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秦巴建省,意味着秦巴在全国的中心位置,顿时鲜明起来,确立起来。我甚至认为,是时候了,从国家战略的意义上,将秦巴山区这样的纵深地带作为国家战时首都的首选地或首都准(副)中心,进行长远规划, 开展建设布局, 都具备最充分最理想的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沿海一带对外开放产生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经验。今天,这个经验应否运用于像秦巴这样的山区,建立西部开放的特区,探索山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经验呢?

      特区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我们,像秦岭巴山这样绵延八百里的大山,深山,其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尤其需要有省一级的直接强力的党和行政领导的直接面对,以为核心,上下连通,形成行政力的引领和推动,有可能真正形成整合力,凝聚力,有可能真正做出专门性的特具针对性的顶层设计,释放辐射力。有可能促进中央和地方联动, 加强国家对山区经济社会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和强化山区资源开发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正是秦巴建经济特区省的本质意义和宗旨,通过山区发展的实验探索,形成一套经验和实施路经,从而加快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千里秦巴拥有丰富巨大的自然资源,堪称最大的绿色生态工厂车间,一旦与人力资源、现代高科技资源结合,可以产生巨大无比的效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点。

      要看到,大型机械和高铁,即将从根本上改变内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交通,给内地山区带来巨大的革命性变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巴中将建成民用机场。在秦巴山地下建立和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交通网络,至少是打通县市与县市之间的地铁交通运输线。这是中国百年后迎来的伟大的战略机遇期。大型机械革命,必将很快延伸至山区经济建设,极大促进山区城镇乡村建筑、道路交通以及多方面经济社会面貌的极大改变。而且还包含一个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极大可能,深挖洞, 即充分发挥大型机械设备的力量,比如盾构机为龙头的大型机械设备, 全面开掘国家地库。着手地下空间的国家仓库仓储的建立、开拓,必将在秦巴这样的山区形成, 仅国家文物实物的文化的储藏一项,都已是现实可行且十分便捷的事了。而这些地下建筑物,与地下交通连接一体,不就是一座地下城市吗?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国家必将产生这样一个或几个特殊重要的地下城市,以发挥其独特重要的战略作用。中国需要这样的地下城市。
 
      无数事实证明,特具本土意义的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民族的文化、世界的文化。遗憾的是,两千年来,本土山区的偏远闭塞、崇山峻岭、交通落后,致使秦巴一隅成了闭塞落后的代名词,秦巴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积聚、传播,传承,乃至于被荒疏了、遗忘了、破坏了。有关秦巴文化研究几乎为一片空白,何谈古远文化的开掘利用、繁荣发展?我们拿“秦巴文化”和“巴人文化”立论,不应看作是哪个人的忽然心血来潮,更不应质疑其立论的现实紧迫性、历史的正确性和学术的严谨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已经具备人财物的发展条件,今天,是时候了,将秦巴文化作为重大课题,组织发动力量开展学术研究,不但是现实的社会文化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尘封的古老历史的遥远呼唤。

      作为秦巴人,我们不但要拿秦巴的题目做文章,更须广泛动员起来,担当使命,把秦巴文化这一古老命题做大做强,成为秦巴地区文化的主导和强势,真正成为秦巴地区推动建设发展、对外宣传展示的亮点和焦点,成为秦巴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文/孙和平   四川行政学院教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