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非遗保护:人类延续存在的可能
2015-09-17 13:53:56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四川报道讯  (刘晓兵)白露已过,今年的雨水感觉分外的充沛、均匀和绵长。府南河水面翻涌,白鹭却静立于河岸。这些白鹭,乃是在杜甫诗中出现过的白鹭的后代,这雨,也已下了几千年。时间在这绵延的雨水中,在这青天大地的飞翔中,仿佛在流逝,又仿佛在静止,凝固住历史的废墟。

    不只是遗址、废墟和物质,还有技艺、范式与经验,我们称之为“文化遗产”。然而,惊叹于精湛的传统技艺的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因为诸多原因,这些技艺有可能面临失传的境遇。

 

蜀绣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涉及的面比较广,不具体,形态各异,它属于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往往面临消亡,所以,在具体实际保护中非常困难。一方面,它作为一 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对区别于其他民族有很强的标志作用;另一方面,它因为社会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濒临消亡,所以才称其为“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非常重大,影响深远。

    十八大以来,因提倡文化兴邦、文化兴国,我国对传统文化保护非常重视。文保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与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作出重要批示密不可分,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更是郑重发出了“亟须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为基本国策”的号召: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华夏之所以为华夏,中华文明之所以为中华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非遗节演出现场(摄影蒋芯宇)
 
    9 月11 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本届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印道·第二届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等5 大项节会活动,同时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和交流活动。值此之际,本期《四川报道》推出“传承文脉、创造未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记录”专题,关注非遗节,关注我国特别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分享与非遗有关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瞬间(摄影蒋芯宇)

    哲学家齐美尔曾说,站在遗址和废墟上,人们可以意识到,无论人类的文化和精神强大到什么程度,时间和自然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抗拒的。

    故此,只有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只有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只有获得与保持这种高层次的复杂感觉,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些内敛化的情感控制。人类要延续,必须保护文化遗产。正如我们保护濒危动物是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一样,保护文化遗产,表达的也是对能够击退时间的、更为宏大的自然力量的敬畏。

 

手工染布制作的布鞋(摄影彭娟)

    《四川报道》杂志在创刊之初就将我省的非遗传承现状作为固定栏目,已经持续关注了“蜀绣”“川剧”“桂花土陶”“皮影”等多项非遗项目。我们在做的,也就是这样的努力:借助平台传播非遗保护的声音,关注延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脉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一代代文保工作者们正在创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