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复旦投毒案"庭审,疑似"马加爵案&
2013-12-02 14:32:00 来自:四川在线 编辑:

■四川在线记者陈明玥黄云摄影报道

“复旦投毒案”27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因愚人节开玩笑在饮水机里投下剧毒物,被告林森浩的这一供述,让众人为之哗然。法庭辩论阶段中,“犯罪行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杀人动机是因琐事不和还是愚人节玩笑”、“量刑是从重严惩还是酌情从轻”成为控辩双方争论的三大焦点。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研究中心主任张光君根据案情分析表示,林森浩作为一名医学方面专业人士,选用自己已知的剧毒物超大剂量投毒,其犯罪行为事实上是明知结果仍追求这个结果的直接故意。“量刑上要尊重法官的意见,但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减少死刑,能够不杀就尽量不杀,这也是对人性最深沉的救赎。”

间接故意犯罪能否从轻处罚,立法上并没有规定

张光君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故意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立法上并没有规定对间接故意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但是司法上往往还是会慎重考虑间接故意对量刑的意义。

“何为直接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张光君进一步解释,间接故意则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听之任之。

张光君认为,林森浩作为一名医学专业人士,参与过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动物实验,撰写过相关论文,明知该剧毒物可能会致人死亡,仍超大剂量投毒,事实上是明知结果仍追求这个结果的直接故意。对于林森浩提到的“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发现”,其辩护人提出的水“可能喝可能不喝”,张光君认为其辩解较为牵强,“林森浩可能将自己犯罪后的心理和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混淆了,根据他投毒时的种种行为,应该可以判断他能预计可能产生的后果。”

并非蓄谋已久也非临时起意,而是存在人性的弱点

对于辩论“杀人动机是因琐事不和还是愚人节玩笑”时,辩方提出的林森浩是“临时起意”,张光君认为该案中,林森浩的投毒行为并非蓄谋已久也非临时起意。“临时起意,一般存在于突发性犯罪情景中。”在张光君看来,两人并没有出现明显冲突,犯罪由长期的、细小的积怨累积而成,“其实这个案子有些类似于‘马加爵案’,是性格有些内向或偏执的孩子存在着一些人性的弱点。”

对于量刑,张光君表示,“量刑上要尊重法官的意见,但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减少死刑,能够不杀就尽量不杀,这也是对人性最深沉的救赎。”谈及此,张光君有些感慨,他说被害人黄洋是无辜的,“但是,一个美丽的瓷杯被打碎,我们就一定要让另一个瓷杯也被打碎吗?林森浩要做的应该是真正反省自己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可能的话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赎罪。我们则应该反思这起恶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弘扬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

■庭审之后

黄洋亲人:得到答案却揭开了伤疤

前晚庭审结束后,黄洋的父母等家属在其同学的陪同下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法庭上数度情绪波动,让黄洋母亲和大姨感到身体不适,两人没吃几口便搁下筷子。几乎一夜没能合眼,昨日一早,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又出门找律师询问宣判时间。

“纯粹是为了减轻罪责。”对于林森浩所言“投毒是个愚人节玩笑”,黄国强无法接受。“他在事发后的态度,还下了那么大的量,怎么可能是个玩笑?”黄国强说,庭审前家里人最希望能明确的3个问题为,剧毒物从哪里来,下了多少量以及投毒动机。庭审一一回答了这些疑问,但这却再次揭开了他们心中的伤疤,“之前很多情节都不晓得,现在清楚了,反而更伤心。”

现在,支撑黄洋家人继续坚持的动力,则变成对宣判结果的等待。“杀人偿命”是黄国强对宣判结果的要求,他一直强调这一点,并坚决表示不接受任何其他结果。

林森浩的父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尽一切所能赔偿,但林家仍然没有找过黄国强。“我没有必要主动跟他们接触。”黄国强对于赔偿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虽然黄洋出事后,他就辞去了工作,但家里亲戚一直在资助并鼓励他们要为黄洋讨个公道:“不要他们一分钱,只要杀人偿命。”

这次到上海,黄国强和妻子希望能把黄洋带回家。黄洋的遗体二次尸检后,黄国强曾到殡仪馆看过,回到自贡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天气变冷了,我就会想,洋洋还没回家。”过几天,黄国强打算再去一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问问,黄洋的宿舍现在能不能进了,他们准备把黄洋留下的东西收拾一下,先带回家,“8年来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他的书、衣服,还有警方调查时带走的电脑……都要带回去。”

他们在期待着一审宣判,等着一个结果,好将黄洋的遗体火化了,带回老家安葬。

一种温暖

本科同学:愿照顾黄洋父母

张宁华是黄洋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本科同学。黄洋去世后不久,他果断在网络上发起向黄洋捐款的活动。

事发7个多月,张宁华亲历了几乎整个过程,从一开始的痛恨,“真想杀了那个疯子”到庭上与林家人相见,同情胜过了仇恨。张宁华陪伴着黄洋的母亲旁听了整个庭审过程。他仔细观察过林森浩的家人,他的父亲也只是个普通的中年男子,瘦削、平静,“我跟我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也挺可怜的。”“憎恨的仅仅是被告人投毒的这个行为,仅此而已。”张宁华意识到,这起恩怨不仅是两个人,更牵涉到两个家庭。“我的好兄弟黄洋,可以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你的父母亲人,希望你可以安心上路。”张宁华认为,法律会给黄家一个公正的交代,他希望黄家不要让怨恨伴随余生,希望他们早日走出阴影。

一种沉默

室友葛某:未关注案件庭审

同寝室的三人,一名是嫌疑人,一名永远离开了,而另一名则是案件中的关键人物——曾提醒中毒物质可能是“N-二甲基亚硝胺”、首个怀疑林森浩有嫌疑的葛某。

庭审过程中,根据葛某证词显示,他发现黄洋病情严重,感觉像中毒。后来去看了病理资料,联想到林之前做过类似的实验,就打给孙师兄电话,让他调查,而这时候正好林回寝室,他就只能发短信给孙。

整个案情中,葛某的存在一直让公众觉得颇为神秘,面对媒体时,他显得更为沉默。昨日,当四川在线记者拨通葛某电话后,电话中传来标准的普通话,显得颇为礼貌。但得知是记者后,葛某在电话中愣了两秒,说“哦,有事吗?”记者随后询问他是否关注了案件庭审,他随即回答“没,没怎么看”,对于林森浩自称杀人动机源自愚人节玩笑一说,他说“不知道”,并称自己正在忙工作,很快挂断了电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