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各界人士参加集会。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12月13日,武警战士向30万遇难同胞敬献花圈。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蒋芳、蔡玉高)12月13日,南京冬日上空又一次响起凄厉的警报声。86岁的梅寿兰老人忍着手臂骨折的疼痛,在女儿的搀扶下又一次来到了位于南京市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家人们。梅福财、梅福成、梅福华……一家十口啊!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76年,但真相不容抹煞,我就是一个活着的证人。”老人一一抚摸过遇难者名单墙上十位亲人的名字,含泪说道。
85岁的向远松老人13日也早早赶到了纪念馆。他手捧着哥哥向远高的遗像,26岁的容颜定格在了1937年。他对记者说:“哥哥的惨死至今无法忘记,日本右翼近年来屡次否认历史的做法令人愤慨,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能容忍。”
遇难者名单墙又被称作“哭墙”。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士用手机试图拍下墙壁上“小桂云、小五九子”这两个名字,却由于过于悲痛手指颤抖难以完成。她告诉记者:“这是我死于屠杀的两个姐姐。”
到这里参加和平集会的还有来自江苏各地的5000名市民,以及来自美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的友人。默哀,敬献花圈,向遇难同胞三鞠躬……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76年前在这片土地上被血腥屠杀的遇难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所在地正是当年集中掩埋遇难者尸体的“万人坑”遗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南京城内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日军残杀。1985年8月15日,在遗址上修建的纪念馆建成开放,2007年12月13日扩建后的新馆开馆。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新馆开放以来,每年参观者超过500万人次;尤其是到了每年12月13日前后,都会有近万市民自发聚集到纪念馆开展一系列悼念活动。
上午10点整,警报声响起,广场上的人们停下脚步,为死难者默哀。曾在南京生活多年的北京市民章杰说:“12月13日看到这个日期,我的脑中就会响起熟悉的警报声。提醒着我贫弱没有尊严,落后就要挨打,无论在哪都要居安思危。”
特地来南京参加纪念活动的东日本铁路工会中央执行副委员长村田俊雄带领46人的团队来到南京。他说:“曾经的历史不容遗忘,希望中日之间能够长久和平。尤其是近来中日关系趋紧,作为日本人我希望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谁都不希望再有战争,对平民是极大伤害,希望政治家们铭记这一切。”
来自日本的大东仁自2005年以来已多次参加和平集会,并先后8次向纪念馆捐赠1286件文物史料。今年他又带来了6件文物,包括1937年12月12日版《东京朝日新闻》关于南京沦陷的报道、拍摄于1937年介绍日军侵略南京的电影《南京》宣传单等。
他说:“史料证明,1937年12月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的事实不容置疑。这一惨案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容遗忘的惨痛记忆,更令世人深刻懂得了和平的珍贵。向遇难者致敬,望他们安息。”
为了表达对遇难者的悼念,大东仁和日本真宗大谷派东本愿寺、妙心寺等寺院的僧人,以及南京毗卢寺、鸡鸣寺、灵谷寺、龙泉寺、栖霞寺等寺院的僧人及居士等12日晚先后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诵念心经,唱三宝歌和祈祷歌,为亡灵祈祷。13日上午,他们又与中国僧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起举行和平法会。
当天,南京市民还分别在普德寺、北极阁、燕子矶、中山码头、五台山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所在地设立分会场,举行悼念活动。
让朱成山欣慰的是,13日当天,美国南加州大学关于二战期间发生的大屠杀事件的网站,开始陆续刊载夏淑琴等1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这将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历史,也算是对遇难同胞的一个慰藉吧。”朱成山说。
据了解,很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了人世。为此,南京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幸存者)口述史分会,目前正按照国际标准深度抢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通过全程展示幸存者人生历程揭示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
编辑:冯琪
政府网站 | 省人大网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政协网 |省监察厅 |省科技厅 |省公安厅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审计厅 |省民政厅 |省人事厅 |省建设厅 |省交通厅 |省水利厅 |省农业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卫生厅 |省地税局 |省环保厅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 |
网读报刊 | 人民日报 |《求是》 |《人民论坛》 |《半月谈》 |《看天下》 |《中国经济周刊》 |《南风窗》 |《南方人物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读者》 |《商界》 |《东方周刊》 |《新周刊》 |《环球人物》 |《特别关注》 |参考消息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经营报 |环球时报 |南方周末报 |西部快报 |南方日报 | |
友情连接 |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四川经济网 |梓潼新闻网 |四川法制网 |百姓生活网四川频道 |巴蜀经济网 |央广网 |每日经济新闻网 |中青在线 |四川新闻网 |四川在线 |四川日报网 |腾讯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 |成都文艺网 | |
技术支持| 法律顾问: 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 四川蜀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13 zhenba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属于四川报道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蜀ICP备13023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