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高山古城遗址揭露古蜀人生活 他们也爱“盘核桃”
2016-04-19 11:04:34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空中鸟瞰高山古城遗址发掘现场全貌。
  高山古城遗址是如何被世人发现?
  古蜀先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蹊跷的随葬品核桃,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对于神秘的古蜀文明,民间有很多传说:蚕丛纵目、鱼凫成神、杜宇升仙、开明复活……这些传说是否就是真实的古蜀历史?真实的古蜀文明脉络走向如何?
  答案,深藏于一个个古蜀遗址之中。
  什邡桂园桥史前遗存告诉我们,50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以聚落的形式聚居,只是尚未形成“城”的概念。而大邑高山古城遗址的发现,告诉我们,在距今4600年前,古蜀先民已经修建了城墙,表明当时已有强大的组织力量让人们统一协作。
  4月1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位于大邑的高山古城遗址,试图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在这座成都平原最早古城中,寻访古蜀先民的神秘踪迹。
出土的陶器纹饰精美。
  古城村的秘密
  村民无意提醒,发现古城遗址
  高山古城遗址位于大邑县原三岔镇赵庵村古城埂,已经发掘的区域能够看到多个墓穴、灰坑、水井等区域。除了这片区域,遗址其余部分仍然隐藏于大片农田之下。
  回忆起高山古城遗址的发现经过,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陈剑记忆犹新。
  那是在2003年初的一天,陈剑和一行专家正在大邑盐店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一位邱姓村民不经意提起了一件事:在他一个亲戚的家乡也有两条“土埂子”,与盐店古城相似,地点就在大邑县的高山乡。
  听了这个消息,陈剑惊了一下。他立即打开地图查询这个地点,果不其然,地图显示这里有一个“古城村”,村里更有一处地名叫“古城埂”。
  陈剑大喜,“但凡地名含有古城、埂子、墩子等字样,常常能够发现先秦时期遗存甚至是史前古城遗址。”
  他们立即赶至高山乡古城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条基本垂直相交的土埂,宽度约20—30米,高出地表1.5—4米。这就是后来确认的东城墙与南城墙的转角部位。
  其后,高山古城遗址被确认,深藏于地下的古蜀文明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11年后的惊喜
  发现史前墓地,成都平原最早
  虽然高山古城遗址在2003年被发现,但由于人手短缺,发掘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对于古城的关注与调查,却从未中断。2014年底,一个惊喜的时刻终于到来。
  在位于古城遗址发掘地点东边靠小路的地方,成都考古队队员们发现了第一具人骨。专家们颇为兴奋:这里有可能是一片墓地!配合钻探调查,事实果然如此。
  陈剑一行立刻将这一重大发现上报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请求进行更大规模的发掘。
  不过,对于考古出土的人骨,不知情的当地老百姓却一度以为“这是国军的遗骸”。原来,在解放前夕,这里曾发生了一次有名的高山阻击战。
  这些遗骸,比村民们猜想的早了4500多年。
  进一步的发掘中,考古人员确认:这是目前成都平原年代最早和最为完整的史前墓地。其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分布密集、人骨遗骸保存完好等特点,让这处遗址显得弥足珍贵。
出土的石斧。
  4600 年前,古蜀人也爱“盘核桃”
  长啥样?
  身高165-175cm,与现代人差不多
  在发掘中,共有89座墓葬,一座人祭坑。由于墓葬均是一人一土坑,并未有多人同坑的现象,因此专家们排除了殉葬这种推测,而是认为这里是墓地。
  研究体质人类学的专家原海兵介绍,遗骸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 人 ,成 年 人 骨 身 高 在165-175cm之间,与现代成都人的身高差别并不大。
  对于古蜀人的人种,人们一直以来有猜测: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据考古专家陈剑介绍,早年他们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营盘山遗址曾发掘先民遗骸,并进行过鉴定,确认为蒙古人种。
  那么,高山古城遗址的先民是否也是蒙古人种呢?陈剑和体质人类学专家原海兵均表示,人种的确定必须通过相关测试研究才能得出结论,“目前暂时不作结论。”
  陈剑介绍,人骨骨架保存完好,专家们将展开体质人类学测量研究,通过体质特征分析、DNA测试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古蜀人的来源、迁徙状况提供依据。
  吃什么?
  水稻为主食,驯养有猪狗
  古蜀先民们吃什么呢?在生活区域的发掘中,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其中有一处堆满陶器的灰坑,被考古队员们称为“宴飨坑”,即先民举行聚餐仪式的场所。
  这里出土了几种动物的骸骨:猪的头骨、狗的肋骨还有鱼鳃骨。“这能够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将这几种动物驯化,并作为食物。”
  植物考古的专家也有所发现。专家闫雪说,他们通过浮选等考古手法对土样进行了分析。发现里面有水稻、黍、粟、薏米、苍耳等植物的种子。由于年代太久远,种子大都炭化了。
  “根据我们鉴定经验,出土的水稻能够占到90%的比例,说明水稻是当时人们的主食。”闫雪说,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高山古城遗址的文明受到长江中游的影响较大。
  怎么穿?
  发掘出陶制纺轮,先民已会纺织
  此外,专家们还在部分遗骸中发现了“拔齿”现象。这部分遗骸的上颚两颗侧门齿均被拔除,并且这种现象均只出现在成年人骸骨中,儿童并未发现。
  巧合的是,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遗址遗骸中,也曾发现了“拔除上颚侧门齿”的现象。当时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可能是出于审美,或是成年的生理标志。
  人们注意到,部分遗骸有明显的骨骼错位现象。“有的是两膝紧靠,有的是骨盆错位……”考古专家刘祥宇介绍,这些骨骼形态可以表明先民在死后曾被捆缚。
  或许因为年代太久远,捆缚工具并未留下痕迹。但是人们在灰坑内发掘出多个陶制纺轮,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
陶器“果盘”是当时的奢侈品。
  用什么?
  果盘“奢侈品”,碎了修修补补
  在高山古城遗址的生活区内,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
  这里的陶器文化相当发达。陶器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仅泥质陶就有灰陶、红陶等7种。
  这些陶器做的生活用具各式各样,罐、壶、樽、盆、钵等各式各样。且陶器大量装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纹饰十分精美。
  其中,一个打磨光滑的圆盘状陶器看上去十分精美。据了解,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盛放食物,“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果盘”。这件陶器陶胎、陶衣都相当讲究,应该不是普通人家所用之物,算是“奢侈品”。
  不过,圆盘已经破碎,只剩下一半。但是惊奇的是,破碎的一半竟有两个小孔。“小孔是人工打穿的,我们推测另外一半也有两个小孔。当时圆盘破碎成两半后,先民将四个孔用绳索穿起来,算是修补的一种方式。”刘祥宇介绍,修修补补仍然继续使用这件陶器,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对它的珍视。
随葬的核桃有明显摩擦痕迹。
  怎么玩?
  3颗核桃随葬,或为最古老文玩
  在墓葬区域,专家们只出土了少量随葬品。除了一只有镂空雕饰的象牙手镯,其余3枚均是核桃。核桃的出现令人匪夷所思,会不会是偶然因素掉入墓坑里的呢?
  负责现场考古工作的专家刘祥宇否认了“偶然性”的猜测。据他介绍,3枚核桃出土于3个不同的墓坑,在墓坑的位置分别位于人骨的左手边、右脚边。“均位于特定位置,说明核桃是特地放置的随葬品。”刘祥宇说,这种随葬习俗此前几乎没有被发现过。
  核桃究竟作何使用?食物?玩具?藏品?……因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考古队员们也十分疑惑。不过,既然有珍贵的象牙作为随葬品,那么核桃在先民心中的地位应该不低。
  记者带着核桃图片,请教了四川著名的古玩收藏家赵德均先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启示。看到核桃的图片,他十分震惊——“核桃轮廓有磨损的痕迹!”
  赵先生向记者一一介绍其依据:核桃外表已呈棕红色,而凹进的部分却是黑色;此外,核桃凸起的纹理有明显摩擦过的痕迹,部分已经磨得较为光滑……“核桃表面有一层包浆皮克,这应该不是食品,而是一件盘玩的耍件。”赵先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或将改写历史。
  部分资料记载,中国玩核桃历史起于汉朝,流行于唐朝,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不过,据赵先生的实际收藏经验来看,文玩核桃多见于清代,明代的都十分稀少。“这座遗址中核桃的发现,一下子将中国人玩核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千年!这太令人震惊了!”
  考古专家表示,他们将对核桃的确切用途和意义进行进一步研究。
  成都平原最早古城:高山古城遗址
  约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队员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距今约3700年至4600年的8座古城遗址,它们比三星堆文化早了近千年,人们把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宝墩文化”。
  在宝墩文化8座古城中,位于大邑县的高山古城遗址历史最为悠久,距今有4600年的历史。
  虽然此前什邡桂园桥已发现距今5000年的史前遗存,但该遗存是以聚落出现,没有形成“城”的概念。
  而高山古城遗址修筑有四面城墙,表明当时已有强大的组织力量让人们统一协作。但是是否有阶级存在,目前仍需考证。
  通过比较历史发现,与高山古城遗址同时期的其他文明正处于国家出现的前期阶段
0